蓝天冰牛奶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316章 人性剖析,大明:我的绝世才学震惊朱棣,蓝天冰牛奶,海棠书屋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
朱棣听后有些吃惊,在他的认知当中,皇帝简单来说就是天下的主人。

至于天子乃是上天代言人之类的思想,在他看来完全就是扯淡,目的只是为了增加皇权的神秘性罢了。

毕竟,

如果上天真有一个主人,那么自己当初靖难的时候,你倒是显灵啊!

看看我手中的刀,能不能将你这尊所谓的神砍下来。

生活在华夏这片土地上的人就是这样。

如果想让我信奉你,你灵,那么你就是神;你拳头大,那我也可以信奉你是神!

所以,朱棣对这程朱理学的态度就是你不要惹我,咱俩井水不犯河水,毕竟推翻的代价很大。

但若真触及到了王朝根基,那不好意思,我倒要看看,手中的刀剑,能不能砍的动你!

现在朱棣已经隐隐感觉到了程朱理学的危险。

毕竟陈兄弟之前的一句话,他一直记忆犹新。

大明会重复三年一度的科举,但很难复刻开国与靖难。

那么接下来的大明皇帝,很有可能都是马下皇帝。

就像老大一样。

老大朱高炽对待程朱理学好像也持开放态度。

但朱棣能感觉出来,幸运的是朱瞻基乃是一位全能型皇帝。

可之后呢?

谁又敢保证大明还会不会出现一位马上皇帝!

若没有,大明的后世之君,岂不是真在程朱理学的操纵下,沦为那些虚伪士大夫的攫利工具!

朱棣喝了一口茶压压惊,急忙问道:

“陈兄弟,按照你的说法,这程朱理学确实是一个祸患,可科举制真能将其拔除掉吗?”

陈羽点了点头,说道:

“其实拔除程朱理学并不难,难的是缺少相对应的人手。”

“老朱,接下来听我给你分析分析,剖析完程朱理学后,你就知道为何只有这一次的恩科,才有机会彻底将其拔除掉。”

朱棣点了点头,聚精会神的听着。

陈羽举例道:

“我举一个历史上有关程朱理学与皇权碰撞的例子:

宋朝时期,幼年宋哲宗赵煦在一次上课时,趁老师程颐没有注意,折断了一根树枝。

当时是在万物复苏的春天,枝头上长出了嫩绿的枝芽,幼小的赵煦不过还是一个孩子,见到这个情况,心中不免有了一些天性显露了出来,于是才有了折断树枝的举动出现。

在旁人看来无可厚非的事情,但程颐看了之后,心中很是生气,他对赵煦训斥:春天正是一个万物复苏的时候,你怎么可以忍心去扼杀它?这是没有天理的!”

“老朱,你感觉程颐提出程朱理学中的理,对还是不对?”

朱棣皱眉思索半晌之后,缓缓开口道:

“我感觉程颐……说的好像……有那么几分道理。”

陈羽笑着说道:“确实,听到老师训诫学生的这个案例之后,心中的第一反应都会觉得,理学家的训诫站的住脚,有道理,是对的!”

“可是这种做法保护了植物,却扼杀了一个孩子生性活泼的天性。可以理解为逐渐扼杀一个人的情感。毕竟在绝对的理智面前,人没有七情六欲,即没有感情。”

“老朱,那我再问你,你认为一个皇帝,是摒弃掉七情六欲好,还是完全理性好?”

朱棣手指在桌子上有节奏的敲击着,这个问题他感觉自己还真不好回答。

对于久经沙场的他来说,战场上处理军情,需要做到的就是沉下心来,完全理性的分析。

这样才能取得战争的胜利。

但显然,

这样的回答他感觉有些不对,可他还是按照自己的想法说道:

“理性!但我总感觉这样说,又有一点不对……”

陈羽笑着摇了摇头,“当然不对,因为这个问题的正确答案:人是理性与感性共存!”

“当然,更加准确的说法应该是:人是感性的,可人还是理性的,但人终究是感性的!”

朱棣:“???”

听着这如同绕口令一般的话,着实让他脑子感觉有些浆糊。

若不是知道此句话的前因后果,他还以为陈兄弟打算给他讲一个笑话,用来活跃气氛。

陈羽见老朱一脸的疑惑,当即解释道:

“这个定义不难理解,人从本质上是感性的,情感与本能是行为的原始驱动力。比如面对危险时本能的恐惧、看到美好事物时自然的愉悦,这些感性反应先于理性思考。”

“同时,人也是理性的,通过后天学习和社会规则,能够用逻辑、分析和克制本能,让行为更符合长远利益与社会规范。”

“然而,理性更多是辅助决策的工具,无法真正主宰人的行为与价值判断。在极端情境、重大抉择或深层价值追求中,最终左右人类选择的依然是感性!”

“比如灾难时本能的求生、为了利益不择手段的获取,都证明了人终究是感性的。”

“老朱,这样说你理解了吗?”

朱棣一愣,随后一脸茫然的摇了摇头。

他感觉这一番话,已经超出了他的能力范围。

或许,

让姚广孝前来更为合适。

陈羽挠了挠头,直接了当的说道:

“你不妨这样理解:倘若没有感性作为根基,人便无法理性地行事,最终只会沦为一具行尸走肉。”

“若将这种情形套用到皇帝与信奉程朱理学的大臣身上,皇帝在这种思想的浸染下,终将成为傀儡。表面上握有权力是这个国家的主人,但暗中却处处受困于程朱理学的框架。”

“只能在固定的框架中治国,能好吗?更为关键的是这个框架还是人为加上去的!”

理学自诞生之初,就已经出现了这个弊端。

说再多,无外乎就是让你听他的话。

皇帝的视角,程朱理学是在指挥皇帝;

在百姓的视界,不过只是一群五谷不识的人,在废话连篇的“劝农”,口中说着农业乃国家之大事,自己却兼并土地,压榨百姓。

到了亡国的时候,甚至还怒骂这些百姓们没有忠臣爱国之心,为了一口粮食就造反起义……

程朱理学虽隐含隐患,所幸发展节奏相对和缓。

然而到了明朝,它已彻底演变为“王朝意识形态”,被奉为不容置疑的真理;

至清朝时,其影响力更是登峰造极。

这种思想统治带来的后果显着,明朝末年国家危亡之际,尚有百姓基于本能的情感驱动起身抵抗;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+

神鼎:凡人仙途

小毣

逆徒出山

九天银河1

美食:街边小炒,馋哭星际大厨

鬼小七

我爹贪污入狱,国防大学还要特招

浮生醉梦中人

全职超能觉醒:我的异能有点强

水下乌龟

权力巅峰:从一等功开始平步青云

小熊饼干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