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说故事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10章 兵起晋阳,千门36天局,小说故事,海棠书屋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
大业十三年春天,长安死气沉沉,没有一点春天的气息。

长安是大隋朝的都城。公元五八一年,杨坚取代北周建立隋朝,定都长安。开皇二年,隋文帝嫌汉长安城规模狭小,水质咸岗,且宫殿官署和闾里市井混杂,分划不整齐,不宜为都,决定在附近另辟新城,因命左庶子宇文恺总揽大兴城的规划设计。

宇文恺利用原本平坦却又有所变化的地形,吸取了北魏洛阳、高齐邺城的优点,统领设计修建了大兴城。大业九年,修筑了外城郭,同时开凿了龙首渠、永安渠、清明渠,把泣水、交水、橘水引进城内。

这时的大兴城,北临渭水河,东濒灞水,南依终南山,西有昆明池。方方正正的城郭内,区划整齐,北部的正中是宫城,宫城南紧邻皇城,再外以城郭环绕。城内左祖右社,市场,住宅区都有严格区分。整个城市方整对称,沿南北中轴线将宫城、皇城置于主要的地位,地势较高。这是一个标准的帝王之都。

然而,身为皇帝的杨广却不喜欢住在这里,他喜欢四处游幸,现在,他住在江都,那里的春天更美丽。他带走了文武大臣,带走了后宫妃嫔,也带走了生气。在这名誉上是全国政治中心的都城里,只留下一个十三岁的小孩,还有一个暮气沉沉的老头,这就是隋炀帝的孙子代王杨侑和辅佐代王镇守长安的刑部尚书、领京兆内史卫文升。

杨侑年幼无知,而卫文升却整日忧心忡忡,他只知道害怕,什么事也不做,连皇宫里的草都没人除。

今年春天的长安,花不见开,草却疯狂地长,宫廷里,大街上,见缝就长。还有蛇,不知道从哪里来的那么多蛇,在长安城内到处乱窜。有一天晚上,一条草花蛇居然钻进代王的被窝里,把这个十三岁的小孩吓得哭昏了好几回。

长安人看着这乱长的草和乱窜的蛇,说,这大隋的江山怕是走到尽头了。

春风鼓荡着。长安人却都感受不到春天的生机,他们感受到的是混乱和不安。

然而万事都有个例外。

在长安城西的一座府第,春风带来的却是激动、兴奋和希望。

这是李渊的女婿柴绍的家。

柴绍在长安也算是名门望族。他的祖父柴烈,是北周的骠骑大将军,父亲柴慎是隋朝太子右内率,封钜鹿郡公。柴绍从小习武,又喜诗书,是个文武双全、才智过人的后生。

听说,李渊是在一座庙里看到柴绍书写的一副对联,而对他产生好感的,李渊看到那对联词气高朗,笔法雄劲,便向住持打听他的情况。而李渊的三小姐却要亲自试一试他的本事,他们曾在宝刹的后花园里比武,柴绍高强的武艺使她决心嫁给他。

在整个长安,柴府是最有生气的。夫妻俩不是习武,就是读书,他们在马上切磋武艺,在书房议论兵法。他们的府上也长草,可是那草长在花坛里,显得青翠可爱,透着蓬勃的生机。柴府也有蛇,可是自从小姐把一条蛇射穿钉在树上之后,这里所有的蛇都绝迹了。

在乱世,有人沉沦,有人崛起,机会属于自强不息的人。

大业十三年暮春的一个夜晚,柴绍夫妻在灯下读着李渊的密信,李渊要他们即刻起程,潜去太原。去年冬天以来,他们连续接到过李渊的几封信,大意都是要他们做好应付突然变故的准备。要不惜家财,广交朋友。他们隐隐约约感到一点什么,但是没想到父亲要做这样大的事情,热血在他们年轻的体内沸腾。

“尊公是个英雄,大英雄啊!”柴绍对妻子说。妻子笑而不答。是的,父亲是个英雄,而你呢,现在可是关键时刻,我就看你怎么决定,希望我没有看错你,希望你平时的一切表现都是真的,能和父亲一样,是一个成就大事的男子汉。

“我要去,我马上就去,去迎接尊公高高举起的义旗。”柴绍说:“天下大乱,群雄并起,而真正能得天下的,只有尊公。”

“我总算没有看错你。”妻子说。

“我们一起去,现在就去。”

“我一个女人家能做什么呢?还是你自己去吧。”“你行,你比我还能干,别人不知道,难道我也不知道吗?"

”不,我要留下。“妻子说:”你一个人行动起来更方便一些。我一个妇道人家,不怕没地方藏身。再说,我有我的打算。“

柴绍了解妻子,她决定了的事是没有办法改变的。第二天,柴绍带上仆人柴豹悄悄地出了长安城。在丈夫出城之后,妻子也悄悄地出城了,她没有走太原,她回到雩县的庄所,遣散家资,招集数百个亡命山中的饥民,日夜操练,做好应变的准备。后来,她听说父亲在太原起义,立即起兵响应。她派家僮马三宝说降了起义军何潘仁、李仲文等,使军队发展到几万人,成了有名的”娘子军“。”娘子军“纪律严明,连克武功、始平等地,一直打到黄河边。后来李渊的军队渡河时,李渊派柴绍率骑兵直趋华阴与她会合,夫妻这才又见了面。当然,这是后话。

从长安到晋阳有一条官道。柴绍主仆二人出了城,马不停蹄,第二天便到了潼关,从风陵渡过黄河,不久便进入河东地界。柴绍自然知道李建成等在河东,但他没有拐进河东,他估计他们早已离开河东,现在正在去太原的路上,要是走得快,说不定还能赶上,因为他只是主仆二人,而李建成他们还带着女眷。

果然,第二天黄昏,柴绍在一片树林边追上了李建成一行。

李建成、李元吉一身戎装,带着十几个全副武装的家丁,保护万氏等女眷,缓缓前行。智云不肯与女眷坐轿子,也骑一匹枣红马,在队伍前后来回走着,俨然是一个保卫者。他也是一身戎装,只是他比别人更忙,只要看到有野兔窜过,便不放过,拔箭就射,害得他的仆人李童跑来跑去拣野兔子。万氏掀开轿帘,说:

“智云,赶路要紧。看把李童累坏了。”

李童把一串野兔子提到夫人的轿前说:

“夫人看,小少爷的箭法,百发百中。”一边说着,一边气喘嘘嘘。

万氏笑着摇头。

智云又看到一只野兔窜进对面的林子,策马追去。“快去,别让小少爷走得太远。”万夫人对李童说。李童把手中的那串野兔扔给轿边的一个丫头,向林子跑去,边跑边喊,“小少爷,小少爷,等等我。”

柴绍主仆二人快马加鞭,追了上来。见过万氏,然后与李建成等人施礼问候。这里,前不着村,后不着店,李建成正犹豫着是往前走,还是在这里安营,等第二天再走。见了柴绍,十分高兴,这一下多了一个帮手。

一路上,李建成的精神负担很重,对能不能安全到达太原信心不足,只是为了不让万夫人等人太紧张,才做出轻松的样子,对弟弟的行为也没有太多的约束。

柴绍见建成要在这里安营,说:

“不可在此过夜。天色还早,能走多少就尽量走多少。离太原近一步,便多一分安全。”

“拖着这一大帮人到太原,最少要走十天。家书催得那么急,恐怕已经起事。从这里到太原要经过许多隋朝的郡县,很难安全通过。我想,不如先投靠一伙小贼,权以自济。”李建成说。

“万万不可。”柴绍说:“家书既然催得紧,就应该把握时间赶路,虽然稍稍辛苦一些,却可以获得最大的安全。如果投靠小贼,小贼都是一些鼠目寸光的人,一旦知道我们是谁,难免执以报功,我们岂不白白送死?"

长孙夫人在一边小声对万夫人说:"姑爷说得有理,还是加紧赶路,才是万全之策。“

”姑爷说得有理,加紧赶路吧!“万氏对建成说:”干脆把轿子和一时用不上的行李扔了,大家都骑马,快一些。“

李建成点头称是,便吩咐快快收拾上路。这才发现智云还没有回来,派人到林子里去找,找了一整夜,只找回来一个李童。

原来,这是一片大森林,连绵几十里。智云在林子里迷失了方向,竟从另一条路走出林子。李渊起义之后,智云居然被地方官吏捕送长安,死于左翊卫将军阴世师之手,年仅十四岁。

李建成、李元吉、柴绍等见找不着智云,放声大哭。丢了弟弟,如何向父亲交代?李建成哭了一阵,就要拿李童是问。

万氏含着泪说:

”不关他的事,走吧!这或许是天意。“

眼看再不走,难免会有更大的危险,大家只好忍痛离开这伤心的树林,拣了一条小路,向北走去。这一天夜里,隋炀帝喝过酒,正抱着一个新选的江南美女迷迷糊糊睡去,忽感到一阵骚动,睁开眼睛,便听得有人喊,“流星,流星!"

他一跃而起,走到窗边,只见一颗流星如瓮,缓缓地划过天际,向北落入运河。隋炀帝略懂得一点占卜术,他仰观天文,知道北边要出事。是好事还是坏事?他也懒得传占卜官来了,他们尽说一些废话来欺骗他,安慰他。

其实,隋炀帝已近知命之年,且东征西战,南巡北狩,经历过多少事,他是那么容易骗的吗?只是懒得计较而已。他近来的情绪好多了,已经没有前一阵子那种烦躁不安的感觉,最少在表面上,他是很平静,很随和的。他还想出一个点子,想来安慰一下御林军,他下了一道圣旨,用赈食的办法,把江都年轻的妇女骗进禁宫,让那些御林军,那些远离家乡的关中人,也享受一下人生的乐趣。

尽管大臣们向他封锁消息,但他明白,大局生变,他不打算回中原去了,让他们去争吧!他想在丹阳建都,保住江东,好好地度过自己的余生。他让虞世基他们去策划一个方案。公卿大臣都迎合他,说什么“江东之民望幸已久,陛下过江,抚而临之,此大禹之事也。”全是一派胡言。他也不计较,只是一笑了之。

隋炀帝并不觉得自己有什么过错。自登基以来,他发扬父皇的事业,南征北战,开疆扩土,则天法地,混一华戎。东暨蟠木,西通细柳,前愈丹侥,后越幽都。日月之所临,风雨之所至,圆首方足。作乐制礼,移风易俗,智周环海,道济天下。他建了东都,修了长城,开拓了全国的道路,还做了一件前无古人的事情:开了一条从涿郡到余杭、连接海河、黄河、淮水、长江、钱塘江的大运河。

是的,他四处游幸,这有什么不对?天下是朕的天下,朕想到哪里就到哪里。他有许多妃嫔,这又不违反礼制,远的不说,就是那些腐儒整天叨念不绝的圣人周公,他所着《周礼》不也是说得明明白白:“后一人,夫人三人,九嫔九人,士妇二十七人,女役八十一人”?朕的后宫也不过如此。

再说,古今帝王,有谁像朕这样赢得众多女子的心?是的,朕做急了一点,是死了一些百姓,可是那些百姓难道不是朕的臣民?算了,想不了那么多了。天下是朕的天下,现在你们要来争,要来抢,那就争吧,抢吧!何必喋喋不休地说个不停呢?

他回头看了看那洁白如玉、千娇百媚的江南女子,挥了挥手,让她离去。他睡不着,想和萧后说说话。

萧后匆匆赶到,她来不及梳妆,云鬓半松,杏眼惺忪。她看到杨广站在镜台前,轻轻地叫了一声“陛下”。

隋炀帝转过身,指着自己的脑袋说:

“好个头颅啊,也不知道谁要砍掉它!"

”陛下何出此不吉之言?“萧后吃了一惊。

”贵贱苦乐,更迭为之,有什么好伤感的呢?“隋炀帝笑着说。

萧后先是抽了一口冷气,再看看自己的丈夫。她觉得,杨广这个时候显得更可爱一些。

”现在想要我的江山的大有人在。“隋炀帝说:”然而,我们还是欢乐地畅饮吧。最多,我做一回陈后主,你呢,也做一回沉后。“

说着,便传旨摆宴,夫妻对饮。

窗外,玉阶月色凉如水。

江都行宫,不如洛阳华丽,更不比长安雄伟,却另有一番江南风格。一座座园林小院,曲径斜廊相连,月榭花台相间,小桥流水相依。这个小院,炀帝赐名”抚春“,也是非常别致的。香草文石铺就小径,花砖巧筑着露台,花梨细木作栋,紫檀香木画梁,金丝细网垂檐前,石脂泥壁暗生辉。少一些帝王气派,多一点民间情趣,杨广十分喜欢。

杨广放下杯子,抚摸着妻子的手,说:

“那一年,在东都太液池的凉亭里,朕为卿吟过两首词,还记得吗?"

”臣妾自然记得。不过是在长安,不是东都。“萧后说着,便吟道:

”忆睡时,待来刚不来。卸妆仍索伴,解佩更相催。博山思结梦,沉水未成灰。“

杨广微闭双眼,示意再吟第二首。

萧后再吟道:

”忆起时,投签初报晓。被惹香黛残,枕隐金钗袅。笑动上林中,除却司晨鸟。“

萧后语调念得很低,有些发颤。好一会儿,杨广才睁开眼睛,说:

”我们都老了。“

”是啊,我们都老了。“

萧后笑得有些凄凉。

城头响过四更鼓。杨广夫妻相扶着站在窗前。”刚才,有一颗流星落到北边的运河里去了。“杨广说。

萧后不说话,只是静静地把头倚在丈夫的肩上,很久没有这个样子了。这样多好啊!要是不生在帝王之家,多好啊!

”北边出事了。“杨广又说。"天下到了这个地步,多一事少一事都是一样的。陛下不必为此担忧。“

杨广笑了笑,说:

”这一次,他不是死了,就是成功了。“

”谁?"

“我的那个表兄,李渊。”

沓玉知道王威等人为什么留着她,他们是要把她当诱饵。她想到死,没有一个人能挡住求死的人。但她,的心里牵挂着胡标,祈望着他不要来,又想着他一旦来,能帮他做点什么。她的耳朵变得像猫一样的灵,甚至能听到老鼠走过的声音。

这天晚上,沓玉感到特别心绪不宁,她知道有什么事要发生。张公公还是不放过她,仍然要在她的抚摸中进入梦乡。他说他不怕她从中捣鬼,他的第三只眼睛时时紧盯着。

“怎么啦?是不是有人要来了?"

张公公睁开眼睛,阴里阴气地说,冷笑一声,又闭上眼睛。

沓玉的心颤抖着,她正想着胡标晚上可能会来,这是感觉,可是她的感觉怎么会从手传到张公公的身上呢?要不,他是怎么知道的?难道她手上的动作有什么不同?他不是人,是一个妖精。

一更,二更,三更过去了,张公公的鼻息显得很平稳。可是当沓玉刚刚想起身离去时,他却睁开了那双猫头鹰一般的眼,说:

“你等的人来了。”

她仔细一听,果然屋顶上有一阵轻微的声响,那声音细得像被微风吹动的落叶在屋顶上翻身。可是她知道胡标来了,正想大喊一声“快走”,却被张公公紧紧地捂住了嘴,他的动作比猫还要敏捷。

来的果然是胡标。当他像燕子一样轻轻落地的时候,四周已站着八个提着刀的武士。

张公公把沓玉推到门口,说:

“你不是要和他说话吗?说呀。”

沓玉说不出话来,她只是痛苦地摇着头。她死不足惜,可是胡标不能死。

这时,从对面的屋檐下走出一个人,胡标认得那是王威将军。但他知道王威并不认得自己,更何况自己戴着面罩。看到四周武士紧逼,他知道中了圈套,他现在最担心的是沓玉叫出他的名字,暴露了身份,他死不足惜,可不能坏了老爷的大事。在一刹那之间,他深情地瞥了沓玉一眼,纵身一跳,上了屋顶。王威冷笑一声,抽出早已准备好了的箭,沓玉猛地推开张公公,大叫“当心”。

胡标的身子歪了一下,他的小腿中了箭,强忍疼痛跃过另一个屋顶。地面上,王威喊了一声,“追”。

胡标很快就跳出王府的围墙,消逝在对面的林子里。

当家丁一无所获地回来时,王威气急败坏地对着沓玉大吼:

“说,他是不是李府的人?"

沓玉闭上眼睛。来吧,反正我已经不想活了。

王威提起手中的刀。

”她想死,你就不能让她死。“张公公却向他摇摇手说,又把嘴贴在沓玉的耳边,轻声道:”你说是吗?我的沓玉姑娘。“

沓玉的身子像树叶一样地颤抖起来。

张公公大踏步地朝大厅走去,王威只好跟着走了出来。

张公公把手一挥,大厅里只剩下他们二人。张公公说:

”刚才那个人,八成是李府的人。依咱家看,李渊并不知道我们的计划,所以才派人来。我们还是依计行事吧。“

”我已暗中招募了五百名兵勇,到时化装成祈雨的老百姓。再让林安把兴国寺的军队带过来,作为外应。最里面的一层,自然是我们王、高两府的家丁。到时,得委屈公公乔装为老百姓,混在人群之中。“王威说。

”兴国寺那边,有把握吗?"

“有。到时您老一亮相,一宣旨,谁还敢违抗圣旨?"

”高将军高阳那边的军队,不是也可以用吗?"“动了那边的军队,怕突厥趁虚而人。要动,也只能小动。这还要看高将军的意思。”

“李渊那边,没有什么动静吗?"

”刘世龙说,李渊除了斋戒,就是和裴寂下棋。斋戒的命令倒是传达到四乡,听说,晋祠那边已经开始准备祈雨用的供品了。“

”这一切,是不是太顺当了一点?"

“公公奉天子圣旨,与替天行道无异,上苍自然会在暗中相助。李渊犯上,违背天理,自然是天理难容。”

“但愿如此。”张公公说。今年的天气的确有些反常,端午刚过便热得让人喘不过气来。

李渊坐在花厅闭目养神。几个侍女在一边,有的颖扇,有的不停地更换铜盆里的冷水,拧起汗巾,为他擦汗。

一张全国形势图在李渊的脑海里显现,明晰的程度随着思维重点的转移而转移,时而河北,时而河东,而此时,河南显得格外清晰。

自去年底瓦岗军破张须陀于荥阳之后,势如破竹,今年二月,李密袭取兴洛仓,镇守东都的越王杨侗派虎贲郎将刘长恭、河南讨捕大使裴仁基讨伐,却被李密打得落花流水,死伤十有七八。四月,李密再袭洛东仓,破之。二十万隋军被搞得精疲力尽,昼夜不敢解甲。

李渊仿佛看到骑在战马上的李密,胜利使他意气风发、忘乎所以,简直不知道该往哪里去了。

李渊微微一笑。这时,一个侍女说:“水怎么这么混?”另一个说:“几个月不下雨,井都快干了。”那声音甜美圆润。李渊的脑际闪过沓玉的倩影。他接过侍女的汗巾,在脸上一抹,把沓玉和汗水一起抹去。

在李渊的地图上,河北的窦建德,江淮的杜伏威,还有马邑的刘武周。..... 他们像一把把火炬,闪着耀眼的光亮,然而很快就消逝了。李渊的注意力集中到了关中地区。

关中,大业十三年春夏之交的关中和全国其它地区比较起来,要安静得多,可爱得多。李渊感到奇怪,怎么没人注意关中,没人去抢关中?听说杨玄感起事时,李密曾反复提醒他要不惜一切代价,首先夺取关中。现在他自己倒忘了这一点,热中于打东都,和隋军硬拚。这可真是天赐良机啊!

李渊又是微微一笑,他知道一旦起兵,他的第一个目标就是关中。自西周以来,有九个朝代在关中的长安建都,他将是第十个,而且是永远的第十个。

李世民急急忙忙地进来,扰散了李渊脑子里的形势图。

“大人,王威、高君雅二人,现正调兵遣将,一定是准备利用祈雨的机会收拾我们。大人怎么连一点动静都没有,大家都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!"

李渊接过侍女递过来的汗巾,拭去额上的细汗珠,说:"我们真的到了非起义不可的时候吗?"

“大人再犹豫,人家就要把我们的头拿到江都去邀功领赏了。”

李渊点了点头,说:

“事到如今,我也无话可说。一年来,你一再地劝我起义,今日破家亡躯,由你一人,化家为国,亦由你一人。我也不能作主了。只是,一旦起兵,你以为先进攻什么地方最能成功?"

李世民略一思索,说:

”首取关中。秦地山川之固,秦、汉所凭以成王业者也。起义之后,必先以精锐之师西袭长安。既克京邑,业固兵强,然后向东以平河洛,传檄天下,而帝业可成。“

李渊捋了捋胡子,说:

”就这么办。你带五百人,今夜埋伏于晋阳宫之左,以备不测。“

”大人不是要在晋祠动手吗?“李世民感到意外。

”我说晋祠祈雨,是要让他们动手的,他们在城里不好动,总得给他们一个机会吧?当他们把主意力集中到晋祠的时候,我们就来一个出其不意,在他们最放心的时候,在城里把他们。..... "

李渊伸开五指在空中划了个圈,然后捏紧拳头,做出坚定有力的动作。"你今夜行动,不能动用兴国寺的军队,也不能动用城里的兵力。只能用刘家堡的军队。“

李世民走的时候,李渊又交代了一番。李世民说了句”这我晓得“,便高高兴兴地出城去了。

李世民走后,李渊着人把刘文静、刘世龙请来。他对刘文静如此这般地交代一番之后,对刘世龙说:

”我要你明日到晋祠检查祈雨的准备情况。你要准备五只生猪,五只生羊,五头生牛,祈雨的仪式要办得十分隆重。“

”请唐公放心,我现在就去告诉王将军,让他今晚睡得安安稳稳的。“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+

穿越星空只为你,我在古代做锦鲤

红尘嘻嘻易

暮客紫明

容乃公

全系灵根!嚣张神女无敌了

溯野888

霸阳合欢

吉墨森森

摆烂苍蝇王和他的离谱手下!

大屁股人

我的精灵训练家模拟器

疯狂沉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