搞代码的医学生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185章 红旗渠 中,错位时空:与古人分享日常,搞代码的医学生,海棠书屋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
第185章 红旗渠 中

【红旗渠工程的名称最初叫“引漳入林工程”。在工程开工20天后,杨贵建议改名为红旗渠,其中寓意为:红旗象征着革命,象征着胜利。】

【在艰难的进军路上,干部群众们高声歌唱极具时代特色的歌谣:贫下中农志如钢,千军万马战太行,劈山引水为革命,定迁漳河回家乡。为了尽早解决用水问题,修渠大军就直接住山洞睡席棚,有的还住在山崖下。】

天幕下,太史看到此情此景,受后世精神感召的他令奋笔疾书写下八个字:"赤帜贯山,人定胜天"。

“铺地盖天,无所畏惧”,人们看着天幕展示的黑白照片,虽然模糊,但配合着歌词里的“志如钢”,“劈山引水”,人们仍然能感受到当时那些干部群众的精气神。

明朝的林县知县谢思聪看到这,为此前哀叹林县命运不公而自暴自弃的行为感到羞愧,“那有什么命啊,原来苍天从不绝人,是人自绝于苍天啊”。

【工程修建时期恰逢国家困难时期,子弟兵又一次来到工地和社员们并肩战斗,虽没有直接派军队协助,但部队为工程提供了炸药雷管等重要物资,并提供了技术支援和组织保障,工程兵指导了三角炮眼爆破法,并将在朝鲜的坑道掘进经验改变为硬岩开凿手册,使施工效率得到极大提升。】

唐朝,李世民皱了皱眉头,“没有直接派军队修建吗?”。习惯了后世军队的优良作风,本以为这种大事怎么说也会派军队来帮忙的。

魏征提醒道:“陛下,后世的60年代,阿三那边在打仗啊,虽然说一巴掌直接给他们打残了,但那是意料之外,开战前的准备是充足的,应该没有多少兵力来这里修渠道”。

听到魏征这么一说,李世民一下子就想起来了,“朕想起来了,当时三路危急,东南海岛那边还集合了大军实行虚打以迷惑敌人,北面又还有毛熊不得不防,嘶~”。

魏征补充了一句,“那大戈壁也还有一批军人在搞原子弹,当时和毛熊闹掰了得自力更生。这么多地方要用人,想来也是捉襟见肘,难以支援”。

李世民点点头,看样子不是不派人,而是局势太过动荡,根本腾不出手啊。

【在工程修建中,劳动人民的智慧一次次大放光彩,陆营创造了用水盆代替水平仪的测量方法,测出了那些资产阶级权威们不敢想象的局限。在爆破作业时,施工人员把几千斤炸药装进一个炮眼里,这更充分显示了林县人民敢想敢干的精神。】

“水臬”,天幕下匠人看到这,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这种找水平的工具,但水臬笨重繁琐,而且也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有的。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+

九世穿越我要苟着

魔肥

诡怪:我穿越成了纸扎匠

那年那夏那蝉

别猜了,你们都是我的卧底

翊月影

乡村荒唐往事

掌眼老林

拜师修炼下山

爱吃喜欢152

末日:我能无限抽卡加成

凉茶煮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