经年旧事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69章 上梁,从1977开始,经年旧事,海棠书屋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第二天,来干活的人相对少了点,因为前后墙都已完成,就只剩了个山墙的尖尖了。
门跟窗户都已经在昨天做墙的过程中直接安了进去,这样虽然对计算要求有点高,却更省事儿。
要是等墙弄好了再挖窗户洞,那就太麻烦太麻烦了。
刘元忠一大早就去了木匠那里,他得确保房梁跟椽子能及时到位。
据王师傅估计,只需要小半天就能把这个山墙做好。
工期紧的时候,只有让材料等人,可没有让人等材料的道理。
山墙的尖尖虽然面积小,但做起来却比下面那部分麻烦许多,因为每完成一层墙,在拆除两面的夹板模子后,就要小心的按照另一面山墙的角度,将多余的那部分削除掉,致力将两面山墙做成一模一样形状的,这样等上梁后才会更稳固。
然后,等到再做上面那屋时,模子的长度还要调整,下一层削到哪个位置,上一层就要从哪个位置做起。
麻烦就麻烦在这个削跟调整长度上。
本来有人提议,上面那截干脆用湿黄泥来垒好了,这样省事,况且只有尖尖那一小部分,即使有潮气,应该也不会潮到哪里去。
却被王师傅否定了。
他的意见有两点。
一、湿泥垒的墙,需要晾个大半干才能上梁做屋顶的,否则,万一湿泥巴承受不住顶部的重量,变形、甚至垮塌的话,那就前功尽弃了。
二、这就跟王师傅的高要求有关了。
他不允许经自己手的屋子会出现这种随便凑合的事情。
也不知道他是不是吹牛啊,反正据他所说,由他经手营建的屋子,没有上百、也有几十了,每一间都是同批新建房屋中质量最好的,使用年限久不说,还不容易坏,维修成本要低上许多。
至于真相如何,大家都不知道。
反正他就是这么一说,大家伙儿就是这么一听。
干活儿是一件很枯燥的事情,听听他吹吹牛讲讲之前建屋子的故事,倒也可以算是一种调剂。
还是那句话,人多力量大,虽然人数没有昨天多,可现在全都集中在一面墙上了,进展依旧很快。
太阳刚刚升到树梢顶时,山墙终于完工了。
“行了,放那儿晾一晾、吹一吹,吃过中饭了就可以上梁了。”
随着王师傅的这句话,大伙儿都欢呼起来。
这证明,他们干的活儿,已经通过验收了。
墙完成了,这屋子也只能说才完成了一半,屋顶也是非常重要的。
虽然说午饭后才上梁,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现在就没活儿可干了。
拆夯墙的工具就得忙活一阵子,不过山墙那边的脚手架得留下不拆,因为待会儿上梁的时候需要。
不仅不拆,原先房屋的西山墙,也就是新屋的东山墙那边还得另外搭起一个新的脚手架来。
因为大梁得从两头抬,光一头是搬不动的。
然后,还要把多下来的泥沙再运走,这就要用上张学明了。
这两天,可把他忙坏了。
既要保证生产队的工常运输工作,还要忙活这边,运泥运沙,拉木料,就全指着这台拖拉机呢。
等把这边院子清空,张学明又开始一趟一趟往这边拉东西了。
屋梁、椽子、小麦秸杆、粘土、还有队上妇女们帮忙赶制出来的草帐,以及帐网等物。
等东西卸完,午饭也好了。
饭其实很简单,掺着些许玉米糁子的大米饭,这些都是大家平常吃习惯了的。
一大锅冬瓜汤,里面放了一点点笋干,再加上了一些咸肉丁,味道咸香咸香的,正好可以补充大家伙因出汗而流失的盐分。
刘大娘还杀了一只老母鸡,配上新收的土豆,做了一大锅的土豆炖鸡,虽然是土豆多鸡肉少,可大家伙儿也是吃得有滋有味的。肉再少,那也是一整只鸡呢,算是大肉了。
本来这不年不节的,要不是家里建房,刘大娘不可能舍得杀那只老母鸡的,因为年初给儿媳坐月子,老母鸡杀得只剩下三只了,今年新养的那些,差不多要到秋天才开窝呢。
另外还有一个素菜,煮茄子,味道放得重重的,正好下饭。
干重体力活儿的人可没有夏天没有胃口一说,越是这些重口味的菜,他们吃得越是欢实。
其中吃得最欢实的,就要属张长松了,他已经干掉了两碗饭,现在正在向第三碗进攻。
这小子一边吃还一边对刘大娘比大拇指,
“大娘,您家的饭菜就是香!
不瞒您说,也就这两天,我在您家吃了两顿饱饭,平常我家那口子做的菜我就不爱吃,没滋没味儿的!她还偏说是我嘴巴叼。”
听了他的话,刘大娘就笑眯眯的,“松啊,你喜欢吃就多吃点!”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