经年旧事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82章 男人就得有个家,从1977开始,经年旧事,海棠书屋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随着秀云爹这一声喊。
周林也收拾好灶下,站起来拍了拍身上的灰,
“爹,要我帮忙吗?”
“来,帮忙把这个往后搬,到了外面就直接扣在芦苇帘子上。”
秀云爹一见有帮手了,当然不会放过,同时还扔给他两块毛巾,
“拿这个包着,小心别烫着了手。”
“哎!”
听人劝,吃饱饭,周林拿毛巾包住了手,接过秀云爹从面端下的那一层蒸笼。
入手就是一沉。
其实里面的馒头重量并不是很重,主要还是这笼,纯木头做的,在水上蒸了这么长时间,吸得饱饱的了,份量压手得很。
“馒头来喽!”
周林端着蒸笼就往外跑,还一路喊着,让外面的人做好准备。
那边的女人们也一直没有闲着,她们早就做好了落笼的准备工作了。
馒头蒸好后,一定要一只只摊开晾凉,然后才能堆放在一起存储。
如果热的时候就堆到一起的话,馒头跟馒头之间就会产生粘连,不易分开。
晾凉就需要地方,秀云娘早就准备好了两卷芦苇帘子,已经擦干洗净了。
在院子里放上了四张长凳,然后又在每两张凳子之间分别架起了两根长竹竿。
这样,那两卷芦苇帘子就可以直接平铺到竹竿上了。
这是农家必备之物,平常晒东西都要用得到。
晒的东西可以说是五花八门的,从吃的,到用的,再到穿的,什么都能用。
“林子,快,直接倒在这儿!”
秀云娘在那边招呼着。
周林紧走几步,双臂一使劲,就把整只笼倒扣在了帘子上了。
一只只又白又胖的馒头这样滚了出来。
“快,快,把它们分开……”
然后,就见女人们一个个迅速将堆到一起的馒头分开,整整齐齐地摆到了帘子的尾部。
觉得烫了,捏一捏自己的耳朵继续。
这时,秀云爹已经搬着第二笼过来了,
“林子,还愣着做什么?继续搬啊!”
周林这才惊醒,赶紧往屋里跑去……
大家的动作都很快,没多久,两张芦苇帘上都摆满了白花花的馒头。
其中一部分的最顶端还被点上了一个个红点。
这刚出笼的馒头是最好吃的,院子里,大家一人一只馒头,吃得正香。
周林也拿了一只带红点的,先在顶部咬了一口,把红点给吃掉了。
这一幕秀云娘看到了,登时就乐得不行了。
周林被她笑得浑不自在,手里的馒头也不香了,那清甜的豆沙馅吸引力也没有了。
他看向秀云,用眼求救。
秀云就一撇嘴,冲着她娘抱怨起来,
“娘,你是不是又要说我小时候干的蠢事了?”
秀云娘这才止住了笑,
“我不是笑你,我是高兴,你跟林子啊,还真是不是一家人,不进一家门。”
周林听得有些莫名其妙的。
“她啊,小时候跟你现在一样,吃馒头就喜欢吃顶上的那个红戳戳。
有一回,我们好几户人家合在一起蒸馒头,我们都忙得不行了。
一个没看住,这小丫头就把所有馒头上面的红戳戳给啃了。
啃完她就饱了,然后自己找了个地儿,睡觉去了。
等我们发现时,对着那几百个没戳子的馒头是一点办法都没。
那个时候,我们所有的馒头都盖戳儿的,只是两种馅儿的戳子大小不一样。
任谁也没想到,她会一下子全给啃了。
那一年,我们吃馒头的时候,就像猜谜一样,吃之前,谁也不知道自己手里的馒头是什么馅儿的。”
这时,秀云爹接过话头,
“自从那年以后,我们再蒸馒头,就只在豆沙馅上盖戳儿。
要是万一她再这么干的话,我们还是能分得清的。
啃过的就是豆沙的,没啃过的就是萝卜丝的。,
还别说,后来有一回,她就是这么干的……”
秀云被爹娘二人两面夹攻,脸上有些挂不住了,
“爹,娘,都哪年的陈芝麻烂谷子了,还值得你们拿出来说?”
周林却觉得她这样很可爱,真没想到,她小时候还干过这么一件“惊天动地”的大事呢!
顿时,他感觉到,手里的馒头好像又变香了。
短暂的休息之后,所有人又进入了下一轮的忙碌,连中午饭都是抽空吃的。
他们中午主食就是馒头,另外烧了一大份白菜豆腐,就这样打发了。
如此往复了三回之后,所有的面都用完了。
接下来就是分馒头了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