湿水的石头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8章 齐民要术藏粟经,堪破三千世相,湿水的石头,海棠书屋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崔九郎见势不妙,连夜焚毁东郊粮仓。
冲天火光中,他跪地哭嚎:“天罚降灾啊!”却不知李泌早派人在仓梁暗藏铁匣,内装未燃的粟米为证。更绝的是仓中埋着《齐民要术》残卷——崔九郎为显风雅,竟在伪造的“贾思勰批注”里写下制假之法。这“作茧自缚”的戏码,正应了《道德经》“大道甚夷,而人好径”的箴言。
李泌当众诵读残卷:“‘窖粟之法,贵在利民’被篡改为‘窖粟之法,贵在利己’。”围观百姓哗然,老农抡起扁担砸向米铺招牌——那“童叟无欺”的金匾,原是虫蛀木刷的漆。
新农策
李泌在灰烬中立起“劝农碑”。
碑文刻着改良的《齐民要术》:
1. 窖分三等:民窖限深九尺,防豪强私储巨量
2. 粟印防伪:官粟加盖火漆印,印纹随年月变幻
3. 虫验法:设“验虫亭”,免费为百姓鉴粮
这些新政暗合《管子》“轻重之术”,又融《周礼》“荒政十二”的智慧。三年后关中大涝,米价竟纹丝未动——原来李泌早令各乡依《齐民要术》建“联保粮窖”,十户共管一窖,断了奸商垄断之路。
金粟谣
多年后,小儿传唱新童谣:
“窖深九尺不藏奸,粟印如星照长安。
莫学崔郎蛀心术,且看李公济世篇。”
坊间老人说,那歌谣的调子,竟与《诗经·七月》的农谣一脉相承。
\"粟本济世粮,奈何化刀枪。
若得真农术,万家炊烟长。\"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