辜彼得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134集:制度执行与监督,深圳玻璃厂打工记,辜彼得,海棠书屋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刘好仃站在厂区公告栏前,看着那张刚刚贴上去的《玻璃厂环保管理制度》,心里像吃了颗定心丸似的踏实。阳光暖洋洋地洒在纸面上,映得字迹格外清晰。
他转身离开时,听见几个工人围在公告栏边低声议论:“这回是动真格的了。”“可不是嘛,听说以后每个月都要检查,做得不好的还得扣绩效。”
刘好仃没停下脚步,嘴角却微微上扬。他知道,制度刚出台的时候总会有人嘀咕几句,但只要执行到位,规矩就会慢慢变成习惯。
第二天一早,全厂员工集合在车间门口。刘好仃站在临时搭起的小讲台上,清了清嗓子,开口道:“各位,新制度已经贴出来了。我知道有些人可能觉得麻烦,甚至有点抵触,但我想说——这不是谁跟谁过不去的事儿,而是咱们自己对自己的负责。”
台下一片安静,有几个老员工皱着眉,像是还在消化这句话。
“我给大家打个比方。”刘好仃笑着继续,“就像咱们家里的锅碗瓢盆,用完不洗,下次做饭就容易糊锅底。环保也是一样,今天图省事,明天就可能出大问题。”
人群中传来几声轻笑,气氛缓和了不少。
“所以接下来我们会分小组进行日常巡查,发现问题及时处理。每个人都是环保的一份子,谁也不能掉链子。”
散会后,刘好仃找了几位组长单独聊了聊,了解他们手下员工的具体情况。“你们那边有没有特别难搞的?”他问三号车间的老李。
老李挠了挠头:“有个小伙子最近总爱偷懒,让他巡检设备,他说‘反正又不是我家的’。”
刘好仃点点头:“你让他来找我一趟。”
中午饭点,那个叫小王的年轻工人果然来了办公室。他低着头,手里还拿着半块没吃完的馒头。
“坐。”刘好仃指了指椅子,“听老李说你对环保制度有点意见?”
小王抬起头,眼神里带着点不服气:“不是意见,就是觉得没必要这么严。我们干一天活挺累的,还要天天查这查那,哪有那个精力。”
刘好仃笑了笑:“你今年多大?”
“二十五。”
“那你爸妈呢?”
“在家种地。”
“你想不想让他们也能喝上干净水、呼吸新鲜空气?”
小王愣了一下,没说话。
“我告诉你,咱们这片区域的地下水已经被污染过一次了。现在虽然治理好了,但如果大家都不当回事,迟早还会出问题。”刘好仃语气平和,但句句都戳中要害,“你可能觉得自己只是个小工,干完活领工资就行。可你要知道,环境变差,最先受害的就是咱们这些普通老百姓。”
小王低头咬了一口馒头,嚼得慢了些。
“这样吧,”刘好仃接着说,“从下周开始,你跟我一起巡检几天,亲自看看那些设备是怎么运转的,感受一下环保到底是不是‘多此一举’。”
小王点了点头,临走前犹豫了一下,还是说了句:“谢谢刘哥。”
几天后,检查工作正式展开。刘好仃把厂区划分成五个片区,每组三人,轮流负责不同区域。他还特意给每个小组配备了便携式检测仪,确保数据准确。
天气热得厉害,穿着工作服在车间里转一圈,衣服都能拧出水来。但刘好仃坚持每天带队巡查,有时候一站就是两小时。
有一次,在四号车间的一个角落,检查人员发现地面有些潮湿,而且空气中隐约有一股刺鼻的味道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