辜彼得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214集:激励方案实施,深圳玻璃厂打工记,辜彼得,海棠书屋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刘好仃站在车间门口,手里捏着一沓刚打印出来的激励方案试行通知。阳光透过头顶的遮雨棚洒下来,在他脚边形成一片斑驳的光影。他深吸一口气,感觉像是要走上舞台中央的主角,只不过这舞台不是聚光灯下的剧院,而是满是机油味和玻璃碎屑的厂房。
“老李,你去早班那边宣读一下。”他对身旁的老同事说道,“我待会儿去中班。”
“行,我这就去。”老李接过一份通知,转身就走,临走前还补了一句,“你可得把话说清楚点,别又让人误会成‘干多干少一个样’了。”
刘好仃笑了笑,心里其实也有些紧张。他知道这次方案虽然经过了反复推敲,但能不能真正落地,还得看员工们怎么想、怎么做。毕竟,再好的制度,没人认可也是白搭。
第一场宣讲是在早班结束前进行的。工人们围在公告栏前,有的站着,有的靠着墙,还有人一边啃包子一边听。刘好仃站在临时搬来的小凳子上,清了清嗓子:“各位兄弟姐妹,咱们厂最近搞了个新激励方案,主要是为了让大家干活更有劲头,也能得到更多回报。”
底下有人小声嘀咕:“又是说空话吧?”
刘好仃不恼,反而笑得更开了:“我知道大家以前听多了口号,但这回不一样。奖金、晋升、培训,都写在这张纸上,而且都是实打实能兑现的东西。”
他指着展板上的表格继续说:“比如,完成基础目标有基本奖金,超额完成按比例递增。优秀员工还能优先参加外训,甚至有机会带家人出去团建!”
这话一出,原本懒散的人群顿时安静了些。有人低声议论起来,眼神里透出一丝好奇和期待。
“另外,咱们还有个‘月度进步奖’,就是鼓励那些平时不太突出、但进步明显的员工。每个人都有机会。”
说完后,刘好仃特意留了一分钟让大伙消化信息。果然,没一会儿就有人举手提问:“那晋升是不是要看关系啊?”
“咱这晋升机制是透明的,”刘好仃答得干脆,“每个月都会公布评分标准和结果,谁表现好谁就有机会。不分年龄、不分岗位,只看成绩。”
人群中有个年长的女工点点头,悄悄拿出个小本子记下了几条重点。她旁边的年轻人则掏出手机对着展板拍照,嘴里嘟囔着:“这回真能升职?”
这一幕被刘好仃瞧见了,心里暗暗松了口气。至少,大家开始关注了,这就是一个好的开始。
接下来的几天,刘好仃几乎天天泡在会议室和办公室之间,忙着协调各个部门落实激励方案的具体执行细节。奖金发放的标准、晋升流程、培训名额申报……每一样都得亲自过问,确保不出差错。
财务部那边倒是有点卡壳。主管私下找他谈话:“刘哥,这个奖金预算是不是太高了?我们这边压力不小。”
“我理解你们的压力。”刘好仃端起茶杯喝了口热水,“但你不给员工一点盼头,他们哪来的动力?再说,我已经整理了过去三个月的生产效率数据,投入产出比还是划算的。”
主管沉默了一会儿,叹了口气:“行吧,那就先试试看。不过要是后面真超支了,可能得延后发放奖金。”
刘好仃点头:“可以,但一定要提前通知大家,不能让人觉得我们在忽悠。”
安排完奖金的事,他又马不停蹄地组织班组会议,逐条讲解晋升机制。尤其是针对一些年纪较大的员工,他特别强调:“晋升是看绩效,不是看年龄。只要干得好,谁都可能成为优秀员工。”
会上有个老工人听完后,低头琢磨了一会儿,然后抬头问:“那具体怎么评分?”
刘好仃打开投影仪,调出一张详细的评分表:“你看,每天的工作量、质量、出勤率、协作性这些指标都会计入总分。月底汇总,公开透明。”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