辜彼得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220集:技术创新初见成效,深圳玻璃厂打工记,辜彼得,海棠书屋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果然,摄像头旁边贴着一张“待更换”的标签,字迹潦草但清晰可见。
“这镜头早就该换了。”维修工在一旁嘀咕,“之前就说过有问题,一直没安排。”
刘好仃没有责怪谁,只是点点头:“没事,咱们临时解决一下。”
他让小张重启程序,并手动校准焦距。同时,他临时安排双人复核机制,确保每次切割前都有人现场确认厚度数值。
“技术问题不怕,怕的是没人管。”他说,“咱们现在就是边干边修,边修边学。”
经过一番调整,自动切割系统终于恢复正常。机器再次启动,玻璃被精准地分割成指定尺寸,每一块都整齐划一。
“刘哥,这次是真的成了。”小王兴奋地说。
“嗯。”刘好仃望着运转中的设备,眼里透着疲惫,也透着欣慰,“总算没白熬这些夜。”
几天后,全厂大会如期举行。刘好仃站在礼堂中央,手中捧着一块崭新的玻璃样品。
“各位同事,”他环视全场,“这是我们这段时间努力的成果。”
台下响起掌声。
“我知道很多人心里有疑问——为什么我们要搞技术研发?为什么要把生产流程复杂化?”
他举起手中的样品,“因为我相信,只要我们愿意尝试,就一定能做出更好的东西。”
他轻轻放下样品,打开投影仪,播放一段视频,详细讲解了新工艺的技术原理和改进过程。
“这不是一个人的功劳,而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。”他说,“从数据采集到参数调整,从设备调试到流程优化,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你们的付出。”
台下有人小声嘀咕:“听说这次试产失败了好几次。”
“是啊,差点还赔了材料费。”
刘好仃听见了,却没有生气。他笑了笑,说:“没错,我们确实失败过。但失败不可怕,可怕的是我们不敢面对失败。”
他顿了顿,继续说道:“我今年五十七岁,在这家厂里干了快三十年。我知道,很多老工人跟我一样,觉得技术离我们很远。但我想告诉大家,技术并不神秘,它就在我们每天的工作中。”
他举起手里的样品,“这块玻璃,是我们共同创造的价值。它不是冷冰冰的产品,而是我们智慧与汗水的结晶。”
台下响起热烈的掌声。
“接下来,我们会继续优化流程,提升效率。”刘好仃语气坚定,“也许这条路不会一帆风顺,但我相信,只要我们一起走下去,就一定能看到更远的地方。”
掌声久久不息。
散会后,刘好仃独自一人走到仓库门口,看到展示台背面贴着的“老刘专用”几个字,忍不住笑出声来。
那是半年前技能竞赛时留下的标记,当时他还开玩笑说:“以后我的作品都要贴这个标签。”
没想到今天还真派上了用场。
他摸了摸那块样品,低声说道:“慢慢来,总会变好的。”
远处的厂区灯光闪烁,像是无数双坚定的眼睛,注视着这场正在进行的技术革新。
他转身离开,脚步稳健,眼神明亮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